三脚架终身伴侣:英国专业摄影师的三脚架挑选哲学
著名英国摄影师Marcus通过"Photography Online"向我们科普如何挑选一款陪你征战一生的三脚架!一支优秀的三脚架,能让你拍出更稳定、更专业的作品,甚至陪伴你走过整个摄影生涯。
在挑选摄影器材时,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相机通常比较容易,因为不同机型的功能差异非常明显。镜头的选择也同样直观,您可以轻松找到最符合特定拍摄需求的镜头。
然而在挑选三脚架时,不同型号之间的差异就没那么明显了。毕竟所有三脚架都有三条腿,其核心功能无非就是为相机提供稳定的支撑。
既然如此,我们是否还需要如此谨慎地挑选三脚架吗?答案是肯定的。根据我们十多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摄影工作坊以及在各地摄影的经验,三脚架是最容易被误购的摄影器材。因此,在本期内容中,我们将详细解析在选择这个最重要摄影装备之一时需要考虑的一些重要因素。
市面上各类三脚架最明显的差异通常都被列为卖点,比如最大工作高度、三脚架重量和最低工作高度等参数。
但真正需要考量的关键因素远不止这些——有些重要指标根本不会出现在规格表里,而有些列出的参数其实无关紧要。我们先从最直观的参数说起:最大高度。
这一点确实很重要,但关键原因可能和你想的不同——并非单纯为了让相机与视线齐平。纯粹为了取景方便而将三脚架升至头部高度,反而可能会限制创作。如果你总是习惯性将三脚架升至最高只为方便取景,或许你可能需要重新审视构图方式了。
选择高脚架更合理的动机,其实是为了避开前景障碍物(如栅栏、围墙),或为构图展现更多前景和中景的细节。还有一个原因是,当你在斜坡上拍摄时,需要一个有足够最大高度的三脚架来帮你找到更理想的视角。
在这种情况下,至少有一条脚会落在较低的地面上,这会大大降低三脚架的工作高度。比如,这款三脚架在最大高度时通常比我还高,而在这种地形下,它却只到我的胸部高度。需要说明的是:即便你的脚架能升至2米,也无需始终使用最大高度。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使用三脚架时总是只把它完全展开,根本没发挥它真正的灵活性。
不可否认,能够把三脚架拉得更高,总是一件好事,但问题是,高度增加的同时,重量也会随之加重。因此最理想的折中方案是:在重量可接受范围内,尽可能选择更高的三脚架。
说到重量,这显而易见,我们都希望三脚架越轻越好,但过度减重会带来明显弊端,这往往以牺牲稳定性和耐用性为代价。这两点我们稍后会详细探讨。
简单来说,对比三脚架时,切勿仅以重量为标准选择最轻的型号——这招很可能会让你吃亏。最低高度是规格表中另一项常见参数,这个指标其实很重要:它能让你将相机降至最低,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构图选择。
但中轴设计往往会严重限制这一功能——中轴长度会直接限制三脚架的最低工作高度。规格表里通常还会标注另一个参数:最大承重。
实际上这通常不是问题,因为任何像样的三脚架的最大承重都远超常规相机设备的重量。比如我拍摄大型胶片相机使用的这款脚架,标称承重30公斤,而据我所知,根本没有哪套相机以及镜头设备能达到这个重量级。再说了,如果它真的只能承重30公斤,那我这样挂在上面施加两倍重量时三脚架估计就塌了,看我的,90KG三脚架也能承重哦。
因此,最大承重参数其实根本无需过度关注。但那些包装盒上不会标注的重要指标呢?第一个就是操作便捷性——这只有通过实地测试才能真正体会。请相信我们:一个让你觉得繁琐、别扭、甚至根本不想用的三脚架,就像人类的第三条眉毛一样多余。最终你只会把它背来背去,然后找各种理由拒绝使用。
我们已经见过这种情况成百上千次,而且每次都觉得很可惜。三脚架本应是极其简单的器材:三条腿,打开、收起、拉长、缩短,就这么简单。但市面上很多型号却把这个简单操作复杂化:比如腿必须反折收纳,有的居然要解开七节脚管才能完整伸展,把一件简单事硬生生搞成一场折磨。
但最离谱的,要数那些“自动调平”三脚架——每条腿里都装着电机和电池。真是活生生把一个简单东西搞成科技灾难现场。其实,选三脚架时,一个简单实用的原则:在达到目标高度的前提下,脚管节数越少越好。因为节数越多,展开/收拢就越费时费力以这两款为例:一个三节式一个四节式,但最大高度相同——区别在于节数少的型号每节长度更长。现在我们就实测对比两者的在展开三脚架时的时间上的差异。
脚管节数过多还存在另一个弊端:关节部位通常是整条脚管最脆弱的部分,节数越多,稳定性就越差。唯一优势在于收合后长度更短,便于装入行李箱携带。
比如说,旅行时携带会更方便。但千万别因此认为三脚架上的多节脚管的设计就是最优解,尽量避免购买超过四节脚管的三脚架,否则展开和收拢三脚架的过程会变得极其繁琐,最终你会找尽借口不用它。
你甚至会自我安慰说:"八级防抖加上高感性能,根本不需要三脚架"。相信我,这种案例我们见过不下百次。另外要避免选择在中轴与支腿之间带加装支撑架的设计——这会限制脚管独立调节角度。
这点在不平坦的地面或狭窄空间工作时非常有用。操作便捷性的另一关键点是脚管锁紧方式。目前有两种锁紧方式:旋钮锁和扳扣锁。旋钮锁因更便于维护而广受用户青睐。
但最关键的是选择你真正喜欢用的那款——这才是确保三脚架能被频繁使用的核心要素。若选择旋钮锁,务必确认单次旋转即可解锁脚管,否则每次展开/收纳都会耗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归根结底,你得喜欢你的装备,才能真正享受摄影的乐趣。稳定性是另一个规格表不会标注的重要指标。目前三脚架脚管的材质主要有两种:合金和碳纤维。合金稍重且韧性较强,因此碳纤维通常更受青睐——尽管价格更高。但碳纤维管并非千篇一律,其区别不在于管径粗细,而在于碳布层数厚度。
Kingjoy 使用的是10层碳纤维管,这意味着它由10层碳纤维叠加而成。虽然这样会稍微增加重量,但极大地提升了稳定性。所以,如果你看到一款碳纤维管只有6层,那它的厚度大约只有10层管的六层左右。
层数越多,成本越高,但这正是品质优良的真实体现。在松软地面拍摄时需谨记,无论三脚架本身多稳固,三脚架的稳定性最终取决于地面的坚实程度。橡胶脚垫会让整个摄影设备如同置于水床般晃动,而尖钉式脚钉能穿透表松软层植被直达坚硬地层,稳定性天差地别——脚钉越长,与地面的接触越深,稳定性也就越强,而那些又短又粗的刺钉,基本没什么用处。
部分三脚架会提供特殊涂装版本,比如这款为野生动物摄影师设计的迷彩款。近年来逐渐流行的一项功能是可调平云台,它能让用户无需反复调节支腿即可快速实现云台水平。
这项功能在需要保持水平线平移拍摄时尤为省时。三脚架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云台可拆卸。这样你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需求更换合适的云台类型,比如:
·液压云台,用于视频拍摄,获得流畅稳定的运镜
·云鹤云台,搭配长焦镜头拍摄野生动物或体育赛事
·齿轮云台,精密微调,便于精准构图
·快装云台,追求极致轻便,便于长途携带
·手枪握把云台,实现快速调整取景角度,追求拍摄效率
最后,耐用性这个关键指标同样不会出现在产品包装上。大多数三脚架在刚买时都表现不错,但有些用几个月就故障频发。你需要的是一套像"修女内裤"般经久耐用的装备(注:英国俚语,形容极其耐用)。遗憾的是,这往往需要长期使用才能验证。多年前我曾用一款大品牌的三脚架,但它们老是断裂或损坏,我最终放弃了这花费600英镑却用不到两年就报废的脚架。
这款三脚架的旋转锁具备防尘防潮密封设计,防止灰尘或水气进入螺纹内部。但即便进了灰尘或水汽,也能轻松拆洗。
这台三脚架多次在海水环境中使用,所以底部挂钩有些生锈,固定脚管的螺丝也略微变色。但这些都不影响三脚架的性能。历经8年的高强度使用,我敢说它依然保持着非常完好的状态。
KingJoy对其专业级脚架进行了严苛的极限测试,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验证耐久性。因此我这款价格比 Gitso 同类产品低,使用寿命却超出四倍且依然坚挺,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支好三脚架不会便宜,但你买它就是要它能用得久,最好能成为你一生只需要购买的一支三脚架——毕竟这类器材不存在技术淘汰的问题,核心诉求始终只是稳定支撑相机。若使用体验愉悦,使用频率自然提升。只要选对重量与高度,它很可能成为你最钟爱的摄影装备。
劲捷摄影
点击了解更多劲捷摄影